别再瞎搞文旅活动了!
不瞄准精准人群的营销等于耍流氓。

深圳乡建产业发展院

四川遇见花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
四川遇见花开品牌策划有限公司

◎ 微信公众号:乡建产业院

你以为你在做活动,

其实你只是在制造噪音。

许多操盘者陷入“有节就有流量,有人就有转化”的幻觉中,结果活动办了,钱也花了,游客来了又走了,一点也不精准,复购更是无从谈起。

总结一句话:不以精准消费群体为目标的活动,都是耍流氓!

01.

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客户,

别再妄想“雨露均沾”了!

很多文旅人有个误区,认为“越多人来越好”。

但实际上,乡村文旅不是春晚,不需要全民参与。

你卖的是民宿还是农特产品?你想吸引都市中产还是亲子家庭?

目标人群不清楚,你的活动就是乱枪打鸟,全靠命中靠缘分。

活动不是用来“让人知道你”,而是“吸引对的人信你”。

02.

不是流量不够,

是你找错了人群下错了饵。

你办音乐节,来了群摇滚青年,可你的产品却是“周末亲子农耕体验”;你推手工酿酒节,来了大爷大妈拼团旅行团,可你主打的是文艺青年的慢生活打卡地……

这不是精准营销,这是“精神分裂”。

精准消费群体的画像应该是:他们是谁?在哪里?有什么消费习惯?喜欢怎样的内容?

你得像狙击手一样“瞄准”,而不是像礼炮一样“乱炸”。

03.

用户没错,

是你连他们在哪都不知道。

很多操盘者做活动拍脑袋,找人群靠玄学:

“我们村子这么美,一定适合拍照打卡!”;“广州人喜欢荔枝,我们搞个荔枝节!”;“年轻人喜欢露营,我们也来一场!”……

问题是:你的美适合拍,但交通不便;你有荔枝,但规模太小;你想露营,但基础设施三流……这不是投其所好,是自说自话。

活动要以用户视角为起点,不是以你村子的情怀为原点

04.

你不是没预算,

你是没方向。

不少文旅项目吐槽:“我们没大平台加持、没预算做推广,精准人群难找!”

但你问他,预算花哪了?答曰:明星主持、灯光舞美、拍抖音、印宣传册……通通是撒胡椒面。

实际上,哪怕你只有五千块,也能精准触达一小撮真正愿意买单的“核心种子用户”。

精准不是奢侈品,是一种态度,一种策略,一种“花小钱办大事”的能力。

05.

活动不是KPI,

而是留住人的开胃菜。

很多文旅人把活动当“战役”打,结果活动一完,人走茶凉,连复盘都懒得做。

但你要知道,活动只是个“钩子”,它的真正价值在于:

找出你的忠实粉丝;

挖掘他们愿意买单的需求;

沉淀进你自己的用户池中反复运营。

要从“办完一次活动”转向“运营一群对的人”,否则你的努力永远只能换来一次性喧嚣,无法带来长期收益。

06.

方法论:

精准活动4步法。

①明确目标用户画像:性别、年龄、兴趣、居住地、消费习惯——越细越好。

②反向设计活动内容:从他们的需求和欲望出发,不是从“我想干嘛”出发。

③选对平台和渠道投放:小红书种草、抖音短视频、私域社群——选他们在的地方。

④留人比吸引人更重要:活动后的社群运营、优惠引导、体验回访,才能真正形成闭环。

营销的尽头不是花样百出,而是精准直击

当别人还在盲目“搞热闹”,你已经在悄悄“搞精准”,差距就此拉开。

记住,不以精准消费群体为目标的活动,不仅是资源浪费,更是在透支你品牌的信誉和村子的耐心。

别再耍流氓了,从今天开始,认认真真找准你真正的“那一小撮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