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旺季落幕,
乡旅江湖的刀光剑影,2026机会藏在哪?

深圳乡建产业发展院

四川遇见花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
四川遇见花开品牌策划有限公司

◎ 微信公众号:乡建产业院

今年的乡旅市场,用四个字总结:

“有流量,无定心”。

看似热闹,实则暗流汹涌。今年的迹象透露了什么信号,2026年的机会究竟藏在哪个角落。

01.

热闹是他们的,生意是别人的。

2025年暑期档,短视频平台又一次创造了大量“网红村”“爆款民宿”,但对多数投资者而言,这种热闹就像别人家孩子的满月酒:看得见,喝不上。

迹象一:

流量集中在极少数头部目的地,腰尾部目的地的曝光和转化进一步下滑。

迹象二:

大部分项目在旺季赚的钱,仅够覆盖全年开支。

02.

游客变精了,钱包变紧了。

今年旺季的客单价普遍下降,尤其是二三线景区民宿和乡村休闲业态,普遍感受到“游客更挑剔,决策更慢”。

迹象三:

游客开始用“花得值不值”而不是“贵不贵”来判断。

迹象四:

体验感弱、同质化严重的项目,哪怕价格打到骨折,也难留住人。

03.

天气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。

今年的高温、暴雨、台风,让不少目的地旺季直接“腰斩”。

一些投资者才突然意识到,气候风险已是运营成本,不仅是不可控,更是常态化。

迹象五:

户外依赖型业态(露营、户外餐饮、稻田体验)受冲击最明显。

04.

本地化与常态化消费抬头。

今年短途游、周边游的比例明显提高,三小时交通圈的市场越来越大。

原因很简单:时间成本和出行不确定性,让“低门槛的度假”更受欢迎

迹象六:

高频、小额、本地化的消费场景更稳定,回头客比例高。

05.

平台的算法风向变了。

今年小红书、抖音、视频号的文旅内容分发逻辑都在变化,更倾向于推“可付费转化的内容”而非纯美景分享。

大量只发风景、不带故事的内容,曝光量腰斩。

迹象七:

商业闭环能力,将直接影响平台给你的流量。

06.

2026年的机会地图

综合今年的信号,2026年有望突出的方向:

① 细分深耕:

亲子自然教育、康养+文化、户外技能体验等垂直领域。

② 四季化产品:

可全年运营、不受天气影响的空间与活动。

③ 本地高频消费:

社区周边的休闲业态、小型节事活动、主题餐饮。

④ 数字化转化链路:

项目从内容曝光到预订支付的一站式闭环。

⑤ 反内卷特色化:

用文化、故事、情绪价值,做别人无法复制的体验。

别指望2026的风口会自动把你吹起来,

没有抗风险能力的项目,即便搭上热点,也可能掉下去更快。

下一季的乡旅江湖,属于既能看得见远方,又能踩得住土地的人。